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6 11:55:39   浏览:876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为加强棉花市场监督管理,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对《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管理暂行办法》进行了修订,并更名为《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现予以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长:王众孚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长:李长江

               二〇〇六年十月十日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棉花收购、加工与市场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强化国家对棉花市场的宏观调控,保护国家棉花资源,维护棉花正常流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以下简称《行政许可法》)、《产品质量法》、《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无照经营查处取缔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棉花收购、加工、销售等经营活动,进行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对棉花经营行为的监督管理,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棉花是指籽棉和皮棉,不包括废棉、落棉、回收棉及棉短绒。

  本办法所称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制度是指从事棉花加工经营活动的企业,除应具备一般经营条件外,还须具备本办法规定的相应条件,经资格认定机关审查认定后授予其棉花加工资格的行政许可制度。

  本办法所称资格认定机关是指参与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工作的省级各有关部门和机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发展改革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

  本办法所称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是指《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规定的棉花质量监督机构。

  第四条 国务院有关部门在各自职责范围内负责组织和实施本办法的有关工作。国家发展改革部门牵头负责全国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工作的总体指导和组织协调。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和机构根据本办法负责当地棉花加工企业资格认定工作,并负责本地区棉花市场管理和质量监督工作。

  棉花协会向政府有关部门提供棉花加工企业规划布局、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和市场管理的政策建议;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棉花加工企业的资格认定工作。

  第五条 国家对棉花加工实行资格认定制度。

  凡从事棉花加工的企业必须按照本办法的规定进行资格认定申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资格认定机关对予以受理的申报进行棉花加工资格条件的审查和认定,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授予新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证书》(以下简称《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认定企业名单。

  本办法颁布之前已经获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企业,在过渡期内按原资格认定条件复查合格的,可继续从事棉花加工经营活动。在过渡期结束后,由国家统一公布取消原棉花收购加工资格认定证书。

  按照《行政许可法》规定,资格认定不收费,所需费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解决。

第二章 棉花加工资格认定条件

  第六条  取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一)本办法实施前已经获得棉花加工资格证书且依然有效的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二)符合所在地棉花加工企业合理规划布局的要求,已经纳入全国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压力吨位400吨及以上的打包机及其辅助设施等,下同)更新改造规划。

  (三)有当地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法出具的符合下列条件的质量保证能力资格认定证明:

  1、具备保证棉花质量所必须的棉花加工场所;

  2、具备必要的符合国家规定的进厂籽棉质量检验环境条件和相应的仪器设备;

  3、配备符合国家规定的压力吨位400吨及以上的打包机、自动取样、称重装置、条码信息系统等设备,并具备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轧花工艺和设备;

  4、配备经国家人事、劳动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考核合格的专职棉花品质检验及加工技术人员(包括获得棉花质量检验师执业资格证书人员,棉花检验、加工技术职业资格证书人员);

  5、配备符合要求的棉花标准(包括实物标准和文字标准);

  6、具有其他必要的质量保证条件。

  (四)有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出具的消防条件符合要求的证明。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个别省区由于棉花种植区域发生较大变化,需要新建棉花加工企业的,有关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同意后,由省级资格认定机关按规定程序进行审批。经批准的新建棉花加工企业,应当持资格认定机关的核准文件和《资格证书》,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登记,领取营业执照。

  第七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资格认定机关不受理申请者提出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申请:

  (一)因质量违法或其他违法经营被责令改正或行政处罚,企业已改正且履行处罚义务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尚未满半年的;

  (二)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关棉花质量监督管理的规定,有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其他严重质量违法行为的,自行政处罚之日起至提出申请之日尚未满一年半的;

  (三)出现过隐瞒有关情况或提供虚假材料申请棉花加工资格认定行为,至提出申请之日尚未满三年的;

  (四)因违法被撤销原棉花加工资格,至提出申请之日尚未满三年的;

  (五)因棉花违法经营受到行政处罚但不按法定要求履行处罚义务的;

  (六)国家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三章 棉花加工资格审核认定程序

  第八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要求将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事项、依据、条件、数量、程序、期限以及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的目录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在办公场所(包括政府网站)公示。各资格认定机关应当在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的统一组织下进行公示。

  第九条 申请者必须在取得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棉花加工业生产设备更新改造规划登记核准后方可进行设备更新改造,并在规定的期限内完成改造和通过验收。

  第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在每年5月的前10个工作日内接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申请。接受期限发生调整的,由省级发展改革部门提前向社会公布,同时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申请者申请时须提供以下材料(每项一式三份):

  (一)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申请;

  (二)原有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证书(复印件);

  (三)证明符合合理规划布局条件的材料;

  (四)证明具备质量保证能力须提供的材料;

  (五)证明具备消防条件的材料(当地公安消防机构出具);

  (六)营业执照复印件;

  (七)根据规定需要申请者提供的其他材料。

  申请者应当保证所提交的申请材料全部真实有效。

  第十一条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在接收到申请者申请材料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作出受理或者不予受理的决定。不予受理的,书面通知申请者并注明理由。

  第十二条 对决定受理申请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组织安排资格认定机关对申请者相关条件进行审查,并征求当地棉花协会的意见,在决定受理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决定。

  第十三条 对作出授予棉花加工资格决定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自作出决定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申请者颁发《资格证书》。对审查后不予准许的,书面通知申请者并注明理由。

  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定期向社会公布获得《资格证书》企业的名单,并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各资格认定机关在棉花加工资格审核认定中所使用的文书格式和《资格证书》格式由国家发展改革部门统一规定。

第四章 棉花加工管理

  第十五条 禁止企业未经过资格认定而从事棉花加工经营活动。

  第十六条 获得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企业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保证各项质量保证能力条件得到正常运行和实施;

  (二)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收购(进厂)、加工棉花;

  (三)不得购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设备加工棉花;

  (四)必须按照国家规定挑拣、排除异性纤维;

  (五)成包棉花必须参加仪器化公证检验;

  (六)不得通过挂靠、联营等手段为没有通过相应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企业从事棉花加工活动提供便利、从中牟利,即不得“一证多厂”;

  (七)不得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的真实材料;

  (八)不得拒绝、阻碍依法开展的监督检查;

  (九)应定期向所在地县级发展改革部门上报本企业棉花收购、加工、销售和库存等有关情况;

  (十)国家规定的其他要求。

  第十七条 《资格证书》有效期为5年,自签发之日起计算。

  棉花加工企业需要延续所获《资格证书》有效期的,应当在《资格证书》有效期届满60日前向原颁发《资格证书》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以下简称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并提供规定的材料。原发证机关根据申请,在有效期届满前应当作出是否予以延续的决定。

  获得《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逾期未提出延续申请的,由原发证机关办理注销手续,并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资格证书》如灭失,棉花加工企业应在3日内书面告知原发证机关,原发证机关接到通知后应确定该《资格证书》已无效,并向社会公布。

  需要补办《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应当向原发证机关提出申请,经原发证机关批准予以补办。

  棉花加工企业的《资格证书》灭失,无正当理由,既未按时通知原发证机关,又未申请补办《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应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后果。

  第十九条 棉花加工企业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以欺骗等非法手段获取《资格证书》;

  (二)将获得的《资格证书》倒卖、出租、出借或其他形式非法转让;

  (三)使用无效、失效的《资格证书》;

  (四)伪造、变造、冒用《资格证书》。

  第二十条 棉花加工企业的《资格证书》记载的企业名称、法定代表人、加工场所等事项发生变更的,应向原发证机关申请变更登记,获得批准后方可继续从事棉花加工。原《资格证书》应在获得新《资格证书》之日起5日内交还原发证机关,并由其予以注销。

  第二十一条 获得《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有以下任何情形之一的,认定为丧失棉花加工资格,由原发证机关撤销所发《资格证书》,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向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一)质量保证能力、消防条件、主体条件等有一项已经不具备规定的资格认定条件,且经整改无效的;

  (二)出现本办法第十九条规定的任何一种情况的;

  (三)《资格证书》灭失后,无正当理由,既未按时通知原发证机关,又未申请补办《资格证书》的;

  (四)发生本办法第二十条的情况,未按规定进行变更的;

  (五)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有关棉花质量监督和市场管理的规定,有严重质量违法行为、或棉花质量违法屡查屡犯、或因质量违法被责令改正而未予改正、或有其他违法经营行为的;

  (六)拒绝、阻碍依法开展的监督检查,且拒不改正、或屡查屡犯、或情节严重(如出现暴力抗拒检查的情形)的;

  (七)向负责监督检查的行政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隐瞒有关情况、提供虚假材料或者拒绝提供反映其活动的真实材料的;

  (八)获得《资格证书》后连续两年未开展相应的棉花加工经营活动的;

  (九)违反本办法其他有关规定,经资格认定机关依法决定应当取消棉花加工资格的;

  (十)国家规定的应当撤销证书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二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级发展改革部门应当办理有关《资格证书》的注销手续,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向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

  (一)《资格证书》有效期届满未延续的;

  (二)获得《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依法终止;

  (三)《资格证书》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一条被撤销;

  (四)法律、法规规定的应当注销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三条 资格认定部门在营业执照有效期内依法吊销或撤销《资格证书》,应当在吊销或撤销《资格证书》5个工作日内通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相关企业应当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变更登记或者注销登记。

  第二十四条 政府有关职能部门通过每年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检查,对获得《资格证书》的棉花加工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在定期复查和日常监督检查中,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机构应当将监督检查的情况和处理结果予以记录,由监督检查人员签字后归档。

  第二十五条 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对本办法规定的棉花加工资格认定的条件、程序、效果等进行评估,依法需要调整时应当及时调整。

第五章 棉花市场管理

  第二十六条 棉花收购者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不明码标价收购棉花;

  (二)不按照国家标准和技术规范收购棉花;

  (三)提供虚假信息或误导性宣传;

  (四)与交售者有收购合同或协议而拒收或限收棉花;

  (五)其他违反国家质量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第二十七条 棉花销售企业不得有以下行为:

  (一)购买、销售非法加工的棉花;

  (二) 销售的棉花没有有效的质量凭证;

  (三) 棉花等级、类别、重量与质量凭证、标识不相符;

  (四) 棉花包装、标识不符合国家标准的规定;

  (五)签订棉花销售合同后不按合同规定履约;

  (六)其他违反国家质量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

  第二十八条 严格实施主要棉花加工机械生产许可证制度。未获主要棉花加工机械生产许可证的企业,不得从事相应的棉花加工机械生产经营活动;棉花加工机械生产企业不得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棉花加工设备。

  第二十九条 从事皮棉经营业务,可直接向所在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核准登记。

  第三十条 棉花交易市场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建立健全棉花交易规则,有效保护客户的合法权益。棉花交易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一)有固定的交易场所;

  (二)法人治理结构完善;

  (三)建立公开、公平、公正、规范的交易规则;

  (四)对市场参与者要有明确的行为规范;

  (五)市场开办单位不得参与市场交易;

  (六)市场交易的棉花必须附有符合国家规定的质量凭证和包装标识;

  (七)市场开办单位和市场交易者要接受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税务部门等的监管,照章纳税、诚信经营;

  (八)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第三十一条 禁止伪造、变造、冒用棉花质量凭证、公证检验证书、公证检验标志、其他检验标志、标识。

  第三十二条 禁止在棉花收购、加工和销售活动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

  第三十三条 禁止无照或超范围经营棉花。

  第三十四条 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和其他国家机关以及棉花质量检验机构不得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棉花经营活动。

  第三十五条 专业纤维检验机构和依法批准成立的其他纤维检验机构,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质量法规、标准及《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规范质量检验行为,公正严格检验棉花质量,对出具的检验证书依法承担相应的责任。

  第三十六条 任何地方政府及部门不得采取划片、设卡、发放准运证等方式限制或变相限制企业销售棉花的区域和干预企业正常收购、加工、销售、运输活动。

  第三十七条 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棉花质量监督机构应当依法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对棉花收购、销售等经营活动实施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中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使现场检查、调查、查阅、查封、扣押等职权。

第六章  罚 则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项、第(五)项规定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屡查屡犯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二)项、第(四)项规定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三)项、第(七)项、第(八)项规定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可根据情节轻重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还应移送公安部门依法予以处罚。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九条第(一)项至第(四)项规定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机构责令改正,并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第(六)项、第二十九条、第三十三条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进行处罚。

  第四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一)项规定的,由价格主管部门依据《价格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二)项规定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六条第(三)项、第(四)项、第二十七条第(五)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理。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一)项规定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或者屡查屡犯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七条第(二)项至第(四)项规定的,由棉花质量监督机构依据《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六条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八条规定,未获生产许可证从事棉花加工机械生产经营的,由质量监督部门没收其产品,并处以罚款;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棉花加工机械的,依据《产品质量法》、《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四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条第(一)项至第(七)项规定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无处罚规定的,责令市场开办单位限期改正,并处3万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规定的,由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机构依据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的吊销营业执照的行政处罚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决定。

  对同一违法事实,实施监督检查的行政执法机构不得给予两次处罚。

  第四十七条 隐匿、转移、变卖、损毁被行政执法机构查封、扣押物品的,由行政执法机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予以处罚。

  第四十八条 货值金额按现场牌价或结算票据计算,没有现场牌价或结算票据的,按同类产品市场价格计算。

  第四十九条 棉花质量监督机构或者其他国家机关违反本办法规定,以监制监销等方式参与棉花经营活动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有违法收入的予以没收;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条 专业纤维检验机构伪造公证检验证书,弄虚作假的,按照《棉花质量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处罚。其他纤维检验机构伪造检验结果或者出具虚假证明的,按照《产品质量法》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五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第三十五条规定的,由上级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同级或上级机关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第五十二条 本办法规定的资格认定机关,在实施棉花加工资格认定活动中,违反本办法规定的,依据《行政许可法》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第五十三条 地方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有违反本办法规定行为的,由上一级人民政府责令改正,对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行政处分。

第七章 行政处罚程序

  第五十四条 实施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严格执行《行政处罚法》所规定的行政处罚程序和国务院有关罚款收缴分离的规定。当事人认为行政处罚违反《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可依法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并有权予以检举。

  第五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由行政执法机构依法移送公安部门。

第八章 附 则

  第五十六条 各省(区、市)资格认定机关可根据本办法相关规定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第五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按职能分工负责解释。

  第五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和《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贸委


海关总署、国家经贸委关于下发《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和《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的通知
海关总署 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
署税函(2001)118号




广东分署,各直属海关:
现将《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1-2000)》、《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2-2000)》、《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3-2000)》印发你们,请自2001年7月1日起实施。《海关核销手册》中的相应单耗标准同时废止。本标准实施后,各地外经贸主管部门应严格按本标准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包括结转深加工),各地海关应严格按本标准进行备案、核销,2001年7月1日前,仍按原标准审批、备案、核销加工贸易合同。
附件:
1.《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1-2000)及编制说明
2.《铝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2-2000)及编制说明
3.《工业纯钛及钛合金(Ti-6Al-4V)铸锭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3-2000)及编制说明

附件1.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HDB/YS001-2000) (商品编号74031100)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用铜精矿(铜矿砂)(商品编号26030000)、未精炼铜(粗铜)、电解用铜阳极(商品编号74020000)及铜废碎料(紫杂铜)(商品编号74040000)加工生产阴极铜(电解铜)(商品编号74031100)的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用铜精矿(铜矿砂)(商品编号26030000)、未精炼铜(粗铜)、电解用铜阳极(商品编号74020000)及铜废碎料(紫杂铜)(商品编号74040000)为原料加工生产阴极铜(电解铜)(商品编号74031100)的加工贸易企业进行单耗审批、备案和核销管理。
2 定义
本标准采用以下定义:
单耗指在正常生产条件下,生产某一质量单位的阴极铜所耗用的铜精矿(铜矿砂)的质量单位数、耗用未精炼铜(精铜)、电解用铜阳极的质量单位数或耗用铜废碎料(紫杂铜)的质量单位数,包括加工过程中的工艺损耗。单耗标准是上下限。
工艺损耗率指因加工生产工艺要求,在阴极铜生产过程中所必须消耗但不能物化在出口成品中的金属铜的质量占总投入原料中铜的质量百分含量。
品位:指原材料或成品中金属铜的含量。
3 单、损耗标准
3.1 原料品质规格
铜精矿(铜矿砂)、未精炼铜(粗铜)、电解用铜阳极和铜废碎料(紫杂铜)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合同的规定。
3.2 产品品质规格
阴极铜的质量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GB/T467-1997《阴极铜》)、国际标准或合同的要求。
3.3 工艺损耗率
阴极铜工艺损耗率
------------------------------------------------------------
| 成品名称 | 商品编号 | 成品品位 | 原材料名称 | 商品编号 | 原材料品位 |工艺损耗率 |
|------|--------|------|---------|--------|---------|------|
| | | | 铜精矿 | | ≥30% | 3-5% |
| | | | |26030000| ≥25% | 3-5% |
| | | | (铜矿砂) | | ≥20% | 3-5% |
| | | |---------|--------|---------|------|
| 阴极铜 | | ≥ | 未精炼铜 | | ≥97.5% | 1-2% |
|(电解铜) |74031100|99.95%| (粗铜)电解 |74020000| | |
| | | | 用铜阳极 | | ≥99.3% | 1-2% |
| | | |---------|--------|---------|------|
| | | | 紫铜废碎料 | | | |
| | | | |74040000| ≥90% | 1-2% |
| | | | (紫杂铜) | | | |
------------------------------------------------------------
3.4 阴极铜单耗
阴极铜单耗按公式(1)进行计算:
阴极铜品位
阴极铜单耗=---------------
原材料品位×(1-工艺损耗率)
3.5 单耗标准
铜属出口征税商品,其标准值设上下限,外经贸和海关在审批、备案和核销企业加工贸易合同时,其单耗应在标准值的上下限之间,尤其不得低于下限。
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
| 序 | |成品| | 成品规格 | |原料| | 原料规格 |
| | 成 品 名 称| |商品编号| | 原 料 名 称 | |商品编号| |
| 号 | |单位| |(品位≥)% | |单位| |(品位≥)%|
|---|--------|--|----|-------|---------|--|----|------|
| 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0 |
|---|--------|--|----|-------|---------|--|----|------|
| 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1 |
|---|--------|--|----|-------|---------|--|----|------|
| 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2 |

|---|--------|--|----|-------|---------|--|----|------|
| 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3 |
|---|--------|--|----|-------|---------|--|----|------|
| 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4 |
|---|--------|--|----|-------|---------|--|----|------|
| 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5 |
|---|--------|--|----|-------|---------|--|----|------|
| 7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6 |
|---|--------|--|----|-------|---------|--|----|------|
| 8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7 |
|---|--------|--|----|-------|---------|--|----|------|
| 9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8 |
|---|--------|--|----|-------|---------|--|----|------|
|10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29 |
|---|--------|--|----|-------|---------|--|----|------|
|1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0 |
|---|--------|--|----|-------|---------|--|----|------|
|1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1 |
|---|--------|--|----|-------|---------|--|----|------|
|1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2 |
|---|--------|--|----|-------|---------|--|----|------|
|1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3 |
-------------------------------------------------------

--------
单 耗 |
-------|
下 限|上 限|
---|---|
5.152 |5.261 |
---|---|
4.907 |5.010 |
---|---|
4.684 |4.782 |
---|---|
4.480 |4.574 |
---|---|
4.293 |4.384 |
---|---|
4.122 |4.208 |
---|---|
3.963 |4.047 |
---|---|
3.816 |3.897 |
---|---|
3.680 |3.758 |
---|---|
3.553 |3.628 |
---|---|
3.435 |3.507 |
---|---|
3.324 |3.394 |
---|---|
3.220 |3.288 |
---|---|
3.122 |3.188 |
--------

-------------------------------------------------------
| 序 | |成品| | 成品规格 | |原料| | 原料规格 |
| | 成 品 名 称| |商品编号| | 原 料 名 称 | |商品编号| |
| 号 | |单位| |(品位≥)% | |单位| |(品位≥)%|
|---|--------|--|----|-------|---------|--|----|------|
|1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4 |
|---|--------|--|----|-------|---------|--|----|------|
|1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5 |
|---|--------|--|----|-------|---------|--|----|------|
|17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6 |
|---|--------|--|----|-------|---------|--|----|------|
|18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7 |
|---|--------|--|----|-------|---------|--|----|------|
|19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8 |
|---|--------|--|----|-------|---------|--|----|------|
|20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39 |
|---|--------|--|----|-------|---------|--|----|------|
|2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0 |

|---|--------|--|----|-------|---------|--|----|------|
|2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1 |
|---|--------|--|----|-------|---------|--|----|------|
|2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2 |
|---|--------|--|----|-------|---------|--|----|------|
|2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3 |
|---|--------|--|----|-------|---------|--|----|------|
|2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4 |
|---|--------|--|----|-------|---------|--|----|------|
|2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精矿(铜矿砂) |KG|26030000| 45 |
|---|--------|--|----|-------|---------|--|----|------|
|27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未精炼铜(精铜) |KG|74020000| 97.5 |
|---|--------|--|----|-------|---------|--|----|------|
|28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 电解用铜阳极 |KG|74020000| 99.3 |
|---|--------|--|----|-------|---------|--|----|------|
|29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0 |
|---|--------|--|----|-------|---------|--|----|------|
|30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1 |
-------------------------------------------------------

--------
单 耗 |
-------|
下 限|上 限|
---|---|
3.031 |3.094 |
---|---|
2.944 |3.006 |
---|---|
2.862 |2.923 |
---|---|
2.785 |2.844 |
---|---|
2.712 |2.769 |
---|---|
2.642 |2.698 |
---|---|
2.576 |2.630 |
---|---|
2.513 |2.566 |
---|---|
2.453 |2.505 |
---|---|
2.396 |2.447 |
---|---|
2.342 |2.391 |
---|---|
2.290 |2.338 |
---|---|
1.035 |1.046 |
---|---|
1.017 |1.027 |
---|---|
1.122 |1.133 |
---|---|
1.109 |1.121 |
--------

-------------------------------------------------------
| 序 | |成品| | 成品规格 | |原料| | 原料规格 |
| | 成 品 名 称| |商品编号| | 原 料 名 称 | |商品编号| |
| 号 | |单位| |(品位≥)% | |单位| |(品位≥)%|
|---|--------|--|----|-------|---------|--|----|------|
|31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2 |
|---|--------|--|----|-------|---------|--|----|------|
|32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3 |
|---|--------|--|----|-------|---------|--|----|------|
|33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4 |
|---|--------|--|----|-------|---------|--|----|------|
|34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5 |
|---|--------|--|----|-------|---------|--|----|------|
|35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6 |
|---|--------|--|----|-------|---------|--|----|------|
|36 |阴极铜(电解铜)|KG|74031100| 99.95 |铜废碎料(紫杂铜)|KG|74040000| 9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单 耗 |
-------|
下 限|上 限|
---|---|
1.097 |1.109 |
---|---|
1.086 |1.097 |
---|---|
1.074 |1.085 |
---|---|
1.063 |1.074 |
---|---|
1.052 |1.062 |
---|---|
1.041 |1.051 |
---|---|
| |
---|---|
| |
---|---|
| |
--------

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编制说明(HDB/YS001-2000)
1 任务来源
为加强加工贸易单耗管理,规范和完善海关和外经贸管理部门对单耗审批、备案、核销,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对加工贸易管理的政策措施,打击伪报单耗的不法行为,促进加工贸易的健康发展,根据加工贸易单耗标准制定工作联络小组工作计划,制定阴极铜(电解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
本标准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有色工业局行业管理司委托南昌海关和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重金属分会秘书处共同负责起草制定。由海关总署关税征管司、国家经贸委外经司和国家有色工业局组织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相关工业协会及企业的工艺、技术专家和有关海关加工贸易保税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定。
2 制定单耗标准的原则
单耗标准的制定原则是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或该类加工企业平均生产水平为基础,贯彻国家有关产业和外贸政策,符合我国加工贸易生产实际,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技术进步和公平竞争,便于海关有效监管和相关单耗数据信息的使用和维护。
3 编制过程
由于国内资源不足,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铜精矿进口国之一,阴极铜的加工贸易也十分活跃。原有铜加工贸易单耗标准需修改完善,南昌海关和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对相关单位进行了调查,并征求了相关铜冶炼企业意见,召开了专题审定会,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标准的起草工作。
3.1 技术论证及适用范围
3.1.1 原材料
(1)铜精矿
在自然界中自然铜存量极少,一般多以金属共生矿的形态存在。铜矿石中常伴生有多种重金属和稀有金属,如金、银、砷、锑、铋、硒、铅、碲、钴、镍、钼等。
根据铜化合物的性质,铜矿物可分为自然铜、硫化矿和氧化矿三种类型,主要以硫化矿和氧化矿,特别是硫化矿分布最广,目前世界铜产量的90%左右来自硫化矿。
铜矿石经选矿富集获得精矿,常见为褐色、灰色、黑褐色、黄绿色,成粉状,粒度一般小于0.074mm。含铜量13-30%,按行业标准YS/T318-1997《铜精矿》的规定,其化学成分和产品分类如表1。
(2)未精炼铜
按国家标准GB/T11086-1989《铜及铜合金术语》规定,未精炼铜包括冰铜、黑铜、沉淀铜和粗铜。冰铜主要由硫化亚铜和硫化亚铁组成的中间产品,黑铜通常用彭风炉熔炼废杂铜或氧化铜矿石而产生的含杂质较多的铜,铜含量一般为60%~85%。沉淀铜通常用铁从含铜的溶液中置换,沉淀而获得的铜和氧化铜的不纯混合物,干量计算铜含量一般约50%~85%。粗铜是用转炉吹炼冰铜而产生的纯度不高的铜,粗铜中铜的含量一般约为98%,本标准中规定的未精炼铜,主要指的是粗铜。粗铜按行业标准YS/T70-1993《粗铜》的规定,按化学成分分为三个品级,见表2。
表1 铜精矿的化学成分及分类
---------------------------------------------
| | | 杂质含量不大于% |
| 品 级 |Cu不小于%|---------------------------|
| | | As | Pb+Zn | Mgo | Bi |
|--------|------|------|-------|-----|------|
| 一级品 | 30 | 0.05 | 2 | 1 | 0.05 |
|--------|------|------|-------|-----|------|
| 二级品 | 25 | 0.20 | 5 | 3 | 0.20 |
|--------|------|------|-------|-----|------|
| 三级品 | 20 | 0.30 | 8 | 4 | 0.30 |
|--------|------|------|-------|-----|------|
| 四级品 | 13 | 0.40 | 12 | 5 | 0.50 |
---------------------------------------------

表2 粗铜的化学成分

-------------------------------------------------------
| | | | 杂质含量不大于 |
| 品 级 | 牌号 | Cu不小于 |---------------------------|
| | | | As | Sb | Bi | Pb |
|--------|--------|-------|------|------|------|------|
| 一 号 |Cu99.30C| 99.30 | 0.06 | 0.05 | 0.01 | 0.08 |
|--------|--------|-------|------|------|------|------|
| 二 号 |Cu99.00C| 99.00 | 0.12 | 0.10 | 0.02 | 0.12 |
|--------|--------|-------|------|------|------|------|
| 三 号 |Cu97.50C| 97.50 | 0.34 | 0.29 | 0.07 | 0.40 |
-------------------------------------------------------
铜精矿的检验方法:铜矿水分含量的测定按GB14263-1993《散装浮选铜精矿取样、制样方法》中的规定进行,铜精矿化学成分的测定按GB3884-2000《铜精矿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
(3)电解用铜阳极
电解用铜阳极的化学成分见表3。
表3
--------------------------------------------------------
| 元素 | Cu | S | As | Sb | Bi | O | Fe | Pb |
|------|-----|-----|-----|-----|------|----|-----|-----|
| 含量,% |>99.3|<0.01|<0.15|<0.05|<0.045|<0.2|<0.01|<0.04|
--------------------------------------------------------
(4)铜废碎料
铜废碎料涉及的范围较广,包括紫铜、黄铜、青铜、白铜的废杂料,本标准规定的铜废碎料仅指紫杂铜。
紫杂铜为铜制品所产生的各类废料、废件。如废旧电缆、紫铜管、棒、板、块、带及带薄镀层的上述材料和其它非合金类铜废料等。有以下5种分类及规格:
第1类:(a)紫铜管、棒、板、块、带,表面干净,无油泥和其它沾附、夹杂。
(b)各种裸铜线、短线和其它纯铜废料。
第2类:(a)1类铜废料中混有纸屑、各种绝缘材料、少量油泥、锈垢、杂物,但重量必须小
于1%。
(b)直径0.3mm以上的漆包线,无污物和杂物。
第3类:各种报废的纯铜或有薄镀锌层的纯铜电器开关,零部件。
第4类:(a)直径0.1-0.3mm的漆包线。
(b)有油泥或少量其它夹杂的漆包线。
(c)干净、发脆的火烧线。
第5类:各种纯铜水箱、蒸发器、热交换器具、但其内部不得有充填物,只允许有少量自然
形成的水垢。
3.1.2 阴极铜
(1)阴极铜的品质要求
铜精矿由电解精炼法或电解沉积法生产得到阴极铜。按国标GB/T467-1997《阴极铜》的规定,阴极铜按化学成分分为高纯阴极铜(Cu-CATH-1)和标准阴极铜(Cu-CATH-2)和两个牌号,见表4、表5:
表4 高纯阴极铜(Cu-CATH-1)化学成分

-----------------------------------------------------
| 元素组 | 杂质元素 | 含量,不大于 | 元素组总含量,不大于 |
|-------|--------|-----------|----------------------|
| | Se | 0.00020 | | |
| |--------|-----------| 0.00030 | |
| 1 | Te | 0.00020 | | 0.0003 |
| |--------|-----------|-----------| |
| | Bi | 0.00020 | | |
|-------|--------|-----------|----------------------|
| | Cr | - | |
| |--------|-----------| |
| | Mn | - | |
| |--------|-----------| |
| | Sb | 0.0004 | |
| 2 |--------|-----------| 0.0015 |
| | Cd | - | |
| |--------|-----------| |
| | As | 0.0005 | |
| |--------|-----------| |
| | P | - | |
|-------|--------|-----------|----------------------|

| 3 | Pb | 0.0005 | 0.0005 |
|-------|--------|-----------|----------------------|
| | | 1) | |
| 4 | S | 0.0015 | 0.0015 |
|-------|--------|-----------|----------------------|
| | Sn | - | |
| |--------|-----------| |
| | Ni | - | |
| |--------|-----------| |
| | Fe | 0.0010 | |
| 5 |--------|-----------| 0.0020 |
| | Si | - | |
| |--------|-----------| |
| | Zn | - | |
| |--------|-----------| |
| | Co | - | |
|-------|--------|-----------|----------------------|
| 6 | Ag | 0.0025 | 0.0025 |
|----------------|----------------------------------|
| 杂质元素总含量 | 0.0065 |
|---------------------------------------------------|
|1)需在铸样上测定 |
-----------------------------------------------------

表5 标准阴极铜(Cu-CATH-2)化学成分

-----------------------------------------------
|Cu+Ag| 杂质含量,不大于 |
| |---------------------------------------|
| 不小于 |As |Sb |Bi |Fe |Pb |Sn |Ni |Zn | S | P |
|-----|---|---|---|---|---|---|---|---|---|---|
|99.95|0.0015|0.0015|0.0006|0.0025|0.002 |0.001 |0.002 |0.002 |0.0025|0.001 |
|---------------------------------------------|
|注:供方需按批测定标准阴极铜中的铜、砷、锑、铋含量,并保证其他杂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 |
-----------------------------------------------
阴极铜的试验方法:
高纯阴极铜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13293-1991《高纯阳极铜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标准阴极铜化学成分的仲裁分析方法按GB/T5121-1996《铜及铜合金化学分析方法》的规定进行。表面质量用目视检测。
(3)铜的性质及用途
铜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29,属第一副族。其性质为:
①物理性质
铜是一种玫瑰红色金属,柔软、有金属光泽,密度为8.92克/立方厘米,溶点为1083.5℃,沸点为2595℃,富于延展性,易弯曲,强度较好,在导电性和导热性方面,铜仅次于银,居第二位,它可以进行冷热压力加工,由于其具有面心立方晶格,铜及其化合物无磁性。
熔点时铜的蒸气压很小,因而在冶金过程温度下,不易挥发。
②化学性质
液体铜能溶解某些气体,H2、O2、SO2、CO2、CO和水蒸气等,溶解气体对铜的机械性质及导电性均有一定影响,纯铜在常温下与干燥空气和湿空气不起作用,但在CO2湿空气中,表面会产生绿色薄膜CuCO3Cu(OH)2又称铜绿,它能保证铜不再被腐蚀。铜在空气中加热到185℃即开始与氧作用,表面生成一层暗红色铜氧化物,当温度高于350℃时,铜颜逐渐从玫瑰色变成黄铜色,最后变成黑色。
铜不能溶解于硝酸和有氧化剂存在的硫酸中,铜能溶解于氨水中,也能与氧、卤等元素直接化合。
以铜为基体的合金称为铜合金,铜加入合金元素后,可改变其某些机械性能,同时又能保持纯铜的某些优良特性,常用的铜合金有黄铜、青铜、白铜三类,它在电子、电器、造船、建筑、汽车工业、国防工业及各种冷凝器、换热器等方面有特定的用途,尤其是在制造核废料容器、大型集成电路、记忆合金等方面。
1.阴极铜加工方法及工艺流程
铜的冶炼方法可分为两类:火法冶金和湿法冶金。目前世界上精铜产量的85%以上是用火法冶金从硫化铜精矿和再生铜中回收的,湿法冶金生产的精铜只占15%左右。
(1)火法冶金
火法炼铜的方法很多,主要有:鼓风炉熔炼、反射炉熔炼、闪速熔炼、电炉熔炼等。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图1:
浮选←硫化矿(1~2%Cu)




浮选精矿



铜精矿(13~30%Cu)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干 燥| |焙 烧| |生精矿| |溶池熔炼炉| |闪速熔炼| |烧 结|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鼓风炉熔炼| |
|电 炉| |反射炉熔炼|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冰 铜 |
--- |
| |
| |
↓ |
----- |
|吹 炼| |
----- |
| |
| |
↓ |
粗铜(≥97.5%Cu) |
------------ |
| |

| |
↓ |
------ |
|火法精炼|←------------------
------



阳极板(≥99.3%Cu)





电解精炼
----



阴极铜(≥99.95%Cu)
--------------
图1 火法炼铜原则工艺流程
从以上炼铜的工艺流程图看出:硫化铜精矿(含铜量为13%-30%)可以采用几种不同的冶金方法进行熔炼,得到冰铜,再经过转炉吹炼得到含铜大于97.5%的粗铜,因粗铜的质量仍满足不了工业用铜的要求,必须精炼后得到的精铜要求含铜99.95%以上。在硫化铜精矿冶炼的过程中同时还可以回收硫、金、银、锑、铋、镍、硒等有价元素。
在我国,从铜精矿中提取金属铜,主要采用火法冶金的方法,目前,比较先进的是闪速熔炼,其产量占全国产铜量的30%以上。由于能耗低,规模大,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优点。这一冶炼技术正在炼铜工业上得到日益发展。
闪速熔炼根据不同炉型的工作原理可分为两种类型:Outokumpu闪速熔炼、InCo闪速熔炼。以下介绍Outokumpu熔炼的工艺流程。
---- ---- ------
铜精矿--→|配料|--→|干燥|--→|闪速熔炼|-----
--- ---- ---- ------ |

------------------------------------


| ------ ------- ------
------→|转炉吹炼|--→|阳极炉精炼|--→|电解精炼|---→电解铜
------ ------- ------\


金银回收
----
图2
(2)湿法冶金
湿法冶金在许多情况下与火法相配合的。其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铜(锌)矿物预先通过氧化或硫酸焙烧,转变可溶状态,然后再进行浸出、净化电积、以提取电解铜。通常有RLE法、常压氨浸出法(阿比特法)、高压氨浸出法、细菌浸出法等。从焙烧→浸出→净化→电积,简称RLE法。其生产流程,如下图:
铜精矿
---



-------------
|氧 化 沸 腾 焙 烧|
-------------
| |
| |
↓ |
焙烧 烟气-制硫酸
-- ------
| |←--------------------
| | |

| |←------------------ |
↓ ↓ | |
----------- | |
| 中 性 浸 出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管理办法

  (1995年8月28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13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14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3号修正,根据2010年12月20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52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农机事故处理暂行规定〉等148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根据2012年2月7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81号公布的《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上海市内河港口管理办法〉等15件市政府规章的决定》修正并重新发布)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城市道路的管理,控制城市道路的临时占用,保障城市道路的交通通行功能,根据《上海市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临时占用本市市区和城镇范围内城市道路的管理。

  经批准占用城市道路设置交通设施、电话亭、邮筒、废物箱等社会公益设施的管理,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管理原则)

  未经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搭建、堆物、设摊、停放车辆或者从事其他妨碍道路交通的活动。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管理实行总量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年度控制总量,由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确定并监督实施。

  第四条(管理部门)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和本办法的规定,负责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审批和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第五条(不予批准临时占路的情形)

  下列情形之一的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申请不予批准:

  (一)设置菜场的;

  (二)除市人民政府另有规定的特殊情形外,设置集贸市场或交易点的;

  (三)除沿路建筑施工和市政公用施工等特殊情形外,堆物的;

  (四)设置单位专用的车辆停放点的;

  (五)商业、服务业等单位在其门前或门前两侧道路上从事经营活动的;

  (六)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规定不予批准临时占路的其他情形。

  第六条(不予批准临时占用的道路和路段)

  临时占用城市交通干道的申请不予批准。

  除沿路建筑施工和市政公用施工等特殊情形外,临时占用非城市交通干道的下列路段的申请不予批准:

  (一)市级国家机关、市级以上历史纪念场所和外国领事馆门前两侧各100米范围内的路段;

  (二)城市道路交叉口、铁路道口以及立体交通设施、隧道、轨道交通车站、长途汽车站、轮渡站、客运码头出入口周围50米范围内的路段;

  (三)医院、学校、消防单位门前两侧各30米范围内的路段;

  (四)公交站点、消防栓沿道路两侧各30米范围内的路段;

  (五)进水口、窨井、检查井等设施周边5米范围内的路段;

  (六)距离防汛墙、驳岸5米范围内的路段;

  (七)通行公交车辆且单侧人行道宽度不足2米的路段;

  (八)法规、规章和市人民政府规定不予批准临时占路的其他路段。

  城市交通干道的具体范围,由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划定。

  第七条(临时占路的期限)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

  第八条(临时占路的审批权限)

  下列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申请由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审批:

  (一)因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特殊情形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设置集贸市场或交易点的;

  (二)因沿路建筑施工、市政公用施工等特殊情形需临时占用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所列路段的;

  (三)需临时将城市道路半封闭或全封闭占用的。

  除前款规定以外的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申请,由临时占路所在地的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负责审批。

  第九条(临时占路的申请和审批)

  任何单位和个人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应当填写《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申请表》,并按本办法第八条规定的审批权限,向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提出申请。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当在收到《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申请表》之日起15天内作出书面审批决定;逾期未作出决定的,视作同意。

  经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审核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申请人应当持审核批准的文件向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缴纳临时占路费,并持审核批准的文件和市政工程管理部门的收费凭据领取《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许可证》。

  第十条(临时占路费的收取)

  临时占路费按被占用城市道路的地段位置以及占路的用途、面积和期限收取。

  临时占路费收取的具体标准和办法,由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提出,经市物价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十一条(市政公用施工的临时占路)

  因市政公用施工需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堆物或搭建临时建筑物、构筑物的,按本办法第九条的规定办理临时占路手续,并免缴临时占路费。超过核定的临时占路期限的,按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缴纳临时占路费。

  第十二条(临时占路期间的要求)

  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将《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许可证》的标牌悬挂在占路范围内的醒目处;

  (二)按批准的期限、范围和用途占路;

  (三)在被占用的城市道路上堆物的,设置安全围护设施;

  (四)不损坏被占用的城市道路及其设施;

  (五)占路期满及时清除占路物资,恢复城市道路原状;

  (六)遵守其他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经批准的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期间擅自改变占路用途的,视同擅自占用城市道路。

  第十三条(特殊需要的处理)

  因城市建设、道路交通管理、市政公用设施抢修或抢险救灾的特殊需要,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可对经批准临时占用城市道路的单位和个人,作出缩小占路面积、缩短占路期限或停止占路的决定。

  发生前款所述情形时,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按当事人实际占用城市道路的情况,退还部分临时占路费。

  第十四条(临时占路的延期)

  临时占用城市道路期满需延期的,原申请人应当在占用期满的15天前,持《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许可证》向原审批部门提出延期占路申请。原审批部门应当在收到延期占路申请之日起5天内作出书面审批决定。

  经批准延期占用城市道路的,原申请人应当按本办法第九条和第十条的规定缴纳临时占路费,并办理《上海市临时占用城市道路许可证》的变更手续。

  经批准延期占用城市道路的,其临时占路费应当累进收取。但市政公用施工、设置公共的车辆停放点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除外。

  延期占用城市道路的期限不得超过3个月。但沿路建筑施工、市政公用施工、设置公共的车辆停放点和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情形除外。

  第十五条(临时占路费的使用和管理)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按规定将收取的临时占路费统一上缴市人民政府指定的部门,专项用于市和区、县的城市道路养护、维修和管理以及交通管理、市容综合管理。

  临时占路费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由市城乡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提出方案,经市财政部门、市物价部门核定后执行。

  第十六条(擅自占路的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占用城市道路,尚未造成城市道路及其设施损坏的,由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路政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擅自占用城市交通干道或者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所列路段的,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擅自占用非城市交通干道或者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所列路段以外的城市道路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其中情节轻微的,可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罚款。

  对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代为清除占路物资,并收取代为清除费用。

  第十七条(超面积和超期限占路的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超过批准的临时占路面积或者期限占用城市道路,尚未造成城市道路及其设施损坏的,由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路政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按以下规定处以罚款:

  (一)超过批准的临时占路面积或者期限占用城市交通干道或者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所列路段的,对超过部分处以每平方米每天100元以上200元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2万元。

  (二)超过批准的临时占路面积或者期限占用非城市交通干道或者本办法第六条第二款所列路段以外的城市道路的,对超过部分处以每平方米每天2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罚款,但最高不超过2万元。

  对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代为清除占路物资,并收取代为清除费用。

  第十八条(损坏赔偿和处罚)

  对违反本办法规定,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或者超过批准的临时占路面积或者期限占用城市道路,并且造成城市道路及其设施损坏的,由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或者其设置的路政管理机构责令其限期改正,赔偿修复费,并可按修复费的3倍至5倍处以罚款,但最高不超过2万元。

  对逾期仍不改正的,由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代为清除占路物资,并收取代为清除费用。

  第十九条(滞纳金)

  对无正当理由逾期缴纳临时占路费的,市、区(县)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应当按日加收5‰的滞纳金。

  第二十条(违反交通管理的处罚)

  对擅自占用城市道路或在批准的临时占路期限内违反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可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有关道路交通管理的法规、规章给予处罚。

  第二十一条(处罚程序)

  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作出行政处罚,应当出具行政处罚决定书;收缴罚款,应当出具市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罚款财务收据。

  罚款收入按规定上缴国库。

  第二十二条(复议和诉讼)

  当事人对市政工程管理部门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复议,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部门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对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而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

  第二十三条(临时占用内部专用道路的管理)

  临时占用机场、车站、码头等内部专用道路的管理,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和道路产权单位参照本办法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应用解释部门)

  本办法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市政工程管理部门和市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各自的职责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施行日期和废止事项)

  本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施行。1988年1月1日市人民政府发布的《上海市临时占用道路管理办法》同时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