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20:14:29   浏览:849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


吉林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5年3月30日 吉地税发〔2005〕28号
各市州、县(市、区)地方税务局,省局直属征收分局:
  现将《吉林省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吉林省房产税 土地使用税减免管理暂行办法
  为了正确执行国家有关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税政策,加强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税的监督管理,促进减免税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进一步做好对纳税困难企业土地使用税下放审批权限和房产税保留非许可行政审批后的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吉林省房产税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吉林省城镇土地使用税实施办法》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一、减免条件
  纳税人纳税确有困难,符合下列条件,可向地方税务机关申请,经税务机关审核批准,酌情给予减免税照顾:
  (一)企业关闭、停产、撤消后停用的房产和土地;
  (二)企业生产经营状况恶化,严重亏损,难以维系正常生产经营,其自用的房产和土地;
  (三)因严重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致使纳税人遭受重大损失的房产和土地;
  (四)因国家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调整等原因,致使企业停用半年以上的闲置房产和土地;
  (五)因其它特殊原因,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
  二、减免权限
  实行由省、市(州)地方税务局分级审批办法:对符合减免税条件,年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额分别在10万元以下的,由市州地方税务局审批;年减免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额在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的,报省地税局审批。
  三、减免程序
  (一)纳税人。年度终了后,提出减免税申请报告,填写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减免申请审批表》一式五份,于次年1月末前上报当地主管地方税务机关。同时报送下列材料:企业年度财务决算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企业遭受自然灾害的相关证明;主管税务机关要求的其他有关资料证明。
  (二)市州局。当地主管地税机关在对减免申请情况调查并提出意见后报市州局。市州局要深入调查并审核,提出减免意见。属于市州审批的,在次年3月末前审批完毕,并将相关手续返回企业;属于省局审批的,也于3月末前报省局。
  (三)省局。对各地上报省局的审批手续进行审查,深入企业核查并提出意见。审批工作在5月末前结束。
  四、几点要求
  (一)符合减免条件的纳税人每年按规定时间上报减免材料,超越期限均不受理。
  (二)申请减免的纳税人提供的资料要真实、数据准确、资料齐全。
  (三)减免税申请审核表填报的内容必须完整、准确,不准漏项。要建立严格的审核、审批责任制,调查人、负责人、经办人等要各负其责,并签字盖章。对情况调查不实、弄虚作假而审核或审批的要追究责任。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青政办〔2009〕85号


西宁市、各自治州人民政府,海东行署,省政府各委、办、厅、局:

  省财政厅关于《青海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〇〇九年五月四日

  
青海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
国有资产公物仓管理暂行办法
省 财 政 厅
(二〇〇九年四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省级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配置和处置行为,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推进国有资产的共享、共用和集约化管理,建立配置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到位的国有资产有效运行机制,根据《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的通知》(中办发〔2009〕11号)、《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青政办〔2006〕134号)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青海省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公物仓(以下简称公物仓)是指省财政厅委托相关机构,对省级行政事业单位不需用的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统一调配、统一处置,推进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运作平台。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下简称省级单位)。

  第二章 公物仓运作原则

  第四条 公物仓运作遵循以下原则:

  (一)受托管理,接受监督。

  (二)短期储备,调剂余缺。

  (三)循环使用,厉行节约。

  (四)公开透明,处置规范。

  第五条 受省财政厅委托管理公物仓的机构在省财政厅的指导下制定公物仓资产管理制度。

  (一)建立公物仓仓储管理制度。对储存的物品要建立固定资产实物账、卡管理制度,并进行分类管理。公物仓设专人承担资产的实物管理工作,并对所管资产的安全完整负责。

  (二)建立公物仓会计核算制度。建立仓储物资财产专账,准确反映仓储物资的原值、增减变动及变价收入等情况。

  (三)建立定期盘点制度。对公物仓所保管资产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清查盘点,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四)建立资产处置制度。对不需用或使用频率较低的物资,经省财政厅批准后按规定程序处置。

  第六条 盘活闲置资产。对短期闲置的仓储资产、零星房屋建筑物,经省财政厅批准后,面向社会出租,以发挥国有资产的最大效益。


  第三章 公物仓管理范围和工作程序

  第七条 根据国有资产管理实行“国家统一所有,政府分级管理,单位占有使用”的原则,按照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省级单位凡纳入固定资产管理的资产,无论以何种方式取得,下列状态资产一律缴入公物仓管理和处置:

  (一)闲置资产。指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不需用的资产、已更新淘汰的资产、出租的资产。具体包括:交通工具、办公家具、办公自动化设备、房屋建筑物、专用设备等等。

  (二)报废的资产。按照《青海省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青财行字〔2006〕1090号)和《青海省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青财行字〔2006〕1091号)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报废的资产。

  (三)超标和超配(编)资产。超过《青海省省本级资产配置办法(试行)》(青政办〔2008〕140号)规定标准配置的资产。

  (四)更新的资产。省财政预算安排资金购置资产后,按“交旧领新”管理要求更新置换出来的资产。

  (五)经省政府批准举办的大型节庆和会议、文体和展览等活动购置或接受捐赠可循环使用的资产。

  第八条 省级单位向公物仓上缴资产,按下列程序办理,并依据省财政厅批复文件(或备案材料)及公物仓出具的相关凭证核销账务:

  (一)闲置资产。每年年度终了,省级单位应当对本单位占用的固定资产进行清理和盘点,并于次年3月31日之前,将本单位闲置资产报省财政厅备案后缴入公物仓。

  (二)淘汰、报废的资产,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审批后,由省级单位缴入公物仓。

  (三)超过青政办〔2008〕140号文件规定标准配置的资产,由省级单位提出处置意见,制定处置计划,并报省财政厅批准后,缴入公物仓。

  (四)更新置换出来的资产。省财政厅预算安排资金购置资产后,更新置换出来的资产,由省级单位在新购置资产配发前办理应上缴公物仓资产的相关手续。

  (五)省政府批准举办的大型节庆和会议、文体及展览等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对购置或接受捐赠的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对可继续使用的资产,由主办单位负责缴入公物仓。

  第四章 资产处置及收入

  第九条 缴入公物仓的资产按下列程序处置:

  (一)省级单位申请购置资产的,凡公物仓内备有的物资,根据省财政厅的资产调拨通知,公物仓优先调拨给省级单位。对存量较大,省级单位不需要的资产,根据省财政厅的资产调拨通知,公物仓调拨给州(地、市)、县、乡行政事业单位,支持其履行职能和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二)省财政厅年度部门预算安排大型节庆和会议、文体及展览等活动需购置资产的,省财政厅及主办单位应优先从公物仓短期储备物资中安排领用。公物仓短期储备物资不能满足需要的,按原资金渠道购置。

  (三)对不需用的资产,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拍卖、竞争性谈判等方式处置,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违规、腐败行为的发生。

  (四)零星房屋建筑物需对外出租的,经鉴定能继续使用的,根据实际情况,报省财政厅批准后出租或转让。

  (五)公物仓面向社会转让资产的,应当履行以下工作程序:

  1、向省财政厅提交应当对外转让的资产清单。

  2、拟转让资产的处置方案。

  3、委托中介机构对拟转让资产进行评估。

  4、在网络或平面媒体进行公告。

  第十条 公物仓面向社会转让资产,必须具备以下要件:

  (一)省财政厅同意转让资产的审批文件。

  (二)转让资产清单。

  (三)有资质的中介机构出具的资产评估报告书。

  第十一条 公物仓运作所需经费由省财政厅与受委托机构按照市场原则商定,在省财政厅年度部门预算中安排。

  第十二条 公物仓处置资产、出租房屋建筑物取得的收入,扣除相关税费后全额上缴国库,纳入预算管理。

  第五章 监督检查和评价

  第十三条 省财政厅对公物仓的日常运行进行管理,并履行监督检查的职责。第十四条省财政厅每年会同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对公物仓的运行结果进行评价,形成评价材料,并定期向省政府报告。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十五条 受委托机构管理和运作公物仓,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遵守与省财政厅签订的委托协议载明的各项约定,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检查。

  第十六条 受委托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的规定,擅自处置资产的,按照受委托机构与省财政厅签订的委托协议的相关条款处理。


  第七章 附  则

  第十七条 各州(地、市)财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办法,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地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的相关办法,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十八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第十九条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

(1981年12月13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议案。会议认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是治理山河,维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为了加速实现绿化祖国的宏伟目标,发扬中华民族植树爱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树立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会议决定开展全民性的义务植树运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三至五棵,或者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会议责成国务院根据决议精神制订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实施办法,并公布施行,会议号召,勤劳智慧的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以高度的爱国热忱,人人动手,年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为建设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祖国而共同奋斗!


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的说明

  林业部部长 雍文涛

现在,我受国务院的委托,对《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作如下说明。

今年9月,中共中央邓小平副主席提出,是否可以建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一项议案,规定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每人每年都要种几棵树,比如三至五棵,包栽包活,多者受奖,无故不履行此项义务者受罚。中共中央书记处经过讨论,一致同意邓小平同志的意见,责成林业部代拟《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在起草过程中,曾征求了今年10月出席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的29个省、市、自治区主管农业的负责同志的意见,并且两次召开有国家城建总局、共青团中央、解放军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和几个省、市林业和园林部门同志参加的会议,进行讨论修改。1981年11月9日,中共中央书记处对这个决议(草案)进行了讨论。国务院将决议草案提交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讨论,决定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

发达的林业,是国家富足、民族繁荣、社会文明的标志之一。森林不仅可以为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提供木材等多种林产品,更为重要的是在保持水土、调节气候、抵御和减轻水旱风沙灾害中发挥着多种效益,是治理河山,保障农业稳产、高产,维护和改善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条件。
我国森林稀少,林业基础极为薄弱。解放初期,全国森林覆盖率只有8.6%。在辽阔的国土上,有许多荒山秃岭、赤地荒滩,自然灾害频繁,生态平衡严重失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党中央、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关怀、重视下,经过各族人民艰苦努力,我国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2.7%,现有森林面积达到18亿亩,森林总蓄积量为95亿立方米,成绩是比较显著的。但是,在世界各国中,我国的森林覆盖率和每人平均占有的森林面积、蓄积量都是很低的。森林本来就少,破坏又十分严重。为了进一步加速改变我国林业的落后面貌,在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现有森林资源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扩大森林覆盖面积,绿化祖国,保护国土。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是实现这个战略任务的一项重大措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这个决议之后,不仅会动员10亿人民用自己的双手,美化我们的大好河山,加速绿化祖国的进程,而且对于激发人们的爱国热忱,发扬我们中华民族植树爱林的传统美德,树立集体主义、共产主义的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振兴中华,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为了保证《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后得以圆满地贯彻实施,《决议(草案)》责成国务院制订并公布具体实施办法。其要点包括:
(一)承担植树义务的人员范围
《决议(草案)》规定,年满11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都应承担植树的义务。承担植树义务的人员中,包括11岁以上至不足18岁的未成年公民,这对于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植树造林的劳动,发挥他们绿化祖国突击队的作用,从小就培养热爱祖国的一花一草一木的良好道德品质,是大有好处的。但是考虑到未成年公民的体质和其他实际情况,具体实施办法中规定,没有完成此项义务的,也不要进行处罚。
对于免除此项义务的老弱病残人员,自愿通过各种可能的方式,为绿化祖国献计献策献资,支持义务植树的活动,应当受到鼓励和尊敬。
(二)义务植树的具体任务
《决议(草案)》规定,凡承担义务的人员,每人每年都要义务植树三至五棵。考虑到植树全过程各种劳动的复杂情况和城市、乡村绿化的不同要求,除了植树三至五棵的具体任务外,还规定,完成相应劳动量的育苗、管护和其他绿化任务的,也同样是履行了义务。
(三)义务植树的重点
为了把全民性的义务植树在全国广泛展开,从中央到地方都要抓一批义务植树的重点地区和单位,总结经验,以点带面。从明年起,中央要把60个左右的大中城市和县作为重点来抓,特别是要抓好那些树木很少的大中城市,力争在短期内改变面貌。各级人民政府都要确定本地区的重点,花大气力抓出成效来。在江河上游和偏远地区的荒山荒地,国家和地方要采取有计划地进行飞播、封山育林等措施,逐步把这些地区绿化起来。
(四)义务植树的组织领导
要把义务植树的责任放到各级人民政府和所有单位的领导人身上。各级负责同志都要带头参加和领导好义务植树,狠抓落实,抓出成效。
县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和义务植树任务较大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均应成立绿化委员会,统一领导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义务植树运动的组织宣传,规划设计,评比奖罚和林木管护等项工作。
中央绿化委员会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领导同志,以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组成。委员会的办公室设在林业部。
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参加义务植树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办法,由中央军委另定。
(五)义务植树的苗木
开展全国性的义务植树运动,要从大规模育苗开始。明年的工作重点是搞好育苗。妥善解决苗木问题是搞好义务植树的关键。各地应当努力办好现有国营苗圃和集体苗圃,并安排必需数量的土地和专业人员,扩建和新建苗木基地,培育良种壮苗。同时,积极鼓励和帮助需苗单位自办苗圃。提倡城镇家庭和农村社员开展营养钵育苗。这样,就可以使义务植树运动扎实地开展起来。
(六)确保义务植树的实际效果
为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改变植树成活率低的状况,植树一定要讲究科学,注重实效,因地植树,保证质量,不要搞一刀切,坚决不搞形式主义。各级林业和城市园林部门,要在各级绿化委员会领导下,积极参加义务植树的各项具体工作,努力搞好规划设计、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苗木培育。对于基层机构不健全的,各地要给予充实和加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通过以后,要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是一个大规模的全民性的群众运动,要造成声势。新闻单位要加强宣传报道,对完成任务好的要登报表扬,差的要登报批评,使这个运动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
各位代表,以上是我对《关于开展全民义务植树运动的决议(草案)》的说明,请大会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