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长春市锁具维修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02:23:20   浏览:802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长春市锁具维修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吉林省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长府办发〔2006〕28号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修订《长春市锁具维修业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修订后的《长春市锁具维修业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长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六月二日



长春市锁具维修业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护公民的财产安全,规范锁具维修业的管理,根据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长春市行政区域内从事锁具维修业的法人和个人。

第三条 长春市工商行政管理局、长春市公安局是本行政区域内锁具维修行业的行政管理机关。长春市公共安全技术协会是锁具维修行业的自律组织,负责对锁具维修人员进行法律、职业道德、行业管理、锁具维修知识等专业培训。

第四条 锁具维修业包括:开锁、修锁、换锁、钥匙配制等。

第五条 从事锁具维修业的法人和个人,在领取营业执照后应当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登记备案手续,并领取《锁具维修登记三联单》。

第六条 锁具维修人员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行政管理机关的管理规定,严禁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技术服务;

(二)遵守职业道德,文明经商,热情服务;

(三)认真做好锁具维修登记记录,以备公安机关审查;

(四)对身份不明的可疑人员提出的锁具维修要求的,要坚决拒绝,并及时报告公安机关;

(五)严禁私自在楼道、户外及公共场所张贴锁具开启广告。

第七条 维修锁具时应当填写由公安机关统一印制的《锁具维修登记三联单》,并由服务对象签字,一联交服务对象,一联由公安机关定期收取备案,存根由从业人员留存备查。

第八条 锁具维修从业人员上门提供服务的,应当向服务对象出示本人身份证和营业执照(或复印件)。

第九条 上门服务的锁具维修人员在开启金库和保险柜锁具、机动车锁具、住宅锁或机关企事业单位门锁前,必须通知“110”报警服务台,由公安机关派员到现场进行监护,没有公安民警在场不得开启锁具。

第十条 锁具维修业关闭、歇业、合并、拆迁、更名、变更法人或业主的,应到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和公安机关办理有关手续。

第十一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由有关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公安机关、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行政执法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长春市锁具维修业管理办法》同时作废。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农口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等有关问题及审批程序的规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农口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等有关问题及审批程序的规定
北京市财政局



市属农口国营企业主管局(总公司):
为加强固定资产的管理,保证固定资产的完整无损,提高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现就农口国营企业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等有关问题及审批程序规定如下:
一、各企业固定资产的报废应按照国发〈1985〉63号《关于发布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的通知》中规定的使用年限执行,不得提前报废;如已超过使用年限,仍可继续使用的,也不得清理报废。
二、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换的落后设备,以及能源消耗高按国家规定应予淘汰的设备,虽未超过使用年限,可清理报废。
三、由于经营管理不善及其它原因造成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及盘亏的固定资产,需附有关人员的责任情况说明书方可申请报废。
四、固定资产的清理报废,必须经过企业有关部门的审查和技术鉴定,确实不能修复使用的,才能办理报废手续。
五、凡属盘亏和提前报废的固定资产,报市财政局农企分局审批。
六、由于社会技术进步,必须由先进设备替代的落后设备,以及能源消耗高按国家规定应予淘汰的设备,申请报废由主管局(总公司)负责审批。
七、固定资产已到使用年限,且折旧已提足,需要清理报废的,由主管局(总公司)负责审批。
八、由总公司审批的固定资产的报废,都要报财政部门备案。
九、固定资产的盘亏、报废,需填制《固定资产盘亏、报废申请表》逐级审批、汇总上报。经有关部门审查批准后进行处理。申请表一式五份,其中企业、二级公司、主管局(总公司)、市财政局农企分局各一份。



1989年12月31日

监察机关在调查处理政纪案件中相互协作配合的规定

监察部


监察机关在调查处理政纪案件中相互协作配合的规定

(1992年11月16日监察部令第4号发布)


第一条 为了加强监察机关在调查处理政纪案件中相互协作配合,提高办案工作效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监察机关查办政纪案件需要外地监察机关予以协作配合的,可以提出请求,受请求的监察机关应当依照本规定予以协作配合。
  第三条 监察机关查办政纪案件需要向外地有关单位和个人调取收集证据的,可以委托当地监察机关办理。但需要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第(二)、(三)、(五)、(六)、(七)项调查措施调取收集证据的,应由办案机关派员直接办理,当地监察机关应当予以协助。
  第四条 监察机关可以委托外地监察机关代为送达监察决定书、监察建议书等监察文书,受委托监察机关应及时予以送达,并代办送达手续。
  第五条 提请委托调查取证、委托代为送达的监察机关必须出具委托书,委托书应注明委托事项的内容、涉及单位、人员、目的和要求及委托单位的负责人、承办人等。委托书须以机要信函、电传等方式送达。
  第六条 受委托监察机关应在收到委托书次日起一个月内将委托调查事项办理完毕,并将办理结果回复委托监察机关;因故确实不能办理或者延期办理的,应向委托监察机关说明理由。
  第七条 监察机关依法作出的没收、追缴、责令退赔和采取补救措施的监察决定,需要在外地执行的,可以请求当地监察机关予以协助。
  第八条 监察机关在查处政纪案件中发现属外地监察机关管辖的违法违纪线索和材料,应及时移送外地监察机关。
  第九条 因查处政纪案件需要,两个以上监察机关可以进行联合调查。联合调查的监察机关在调查结束后,按照有关规定各自负责处理属本监察机关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各监察机关在作出处理决定之前,应协商、通报各自的处理意见。
  第十条 受委托监察机关依照委托监察机关的要求办理委托事项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委托监察机关承担;但受委托监察机关因超越委托范围或者不正确办理委托事项所产生的法律责任,由受委托监察机关承担。
  第十一条 本规定所称“外地监察机关”,是指提出委托或者请求的监察机关管辖以外的地区的监察机关。
第十二条 本办法由监察部负责解释。
第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